03
八公草木
“八公草木”和“草木皆兵”有些像,出自《晋书·苻坚载记下》。
东晋时期,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,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,分兵三路夹击秦军。
苻坚登上寿阳城,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。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,秦军大败,在溃逃的过程中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阴影,都以为是追兵,吓得不行。
“八公草木”指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。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。
04
冬烘先生
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,成语故事还和颜真卿有关。
唐朝时期,主考官郑薰先生在评卷时,见到颜标的卷子,他看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,他想颜标是颜真卿的后代,应该让这个忠烈的后代作状元。
谢恩的那天,郑薰才发现错认了颜标。后来人们评论: “主司头脑太冬烘,错认颜标作鲁公。”
后来,冬烘先生就是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的代名词。
05
汤去三面
“汤去三面”与汤无关,与面也无关。此处的“汤”指的是商朝的统治者商汤。
商朝初年,商汤外出,见野外有人张四面网网动物,他对天而祷告:“自天下四方,皆入吾网。”
商汤笑着说:“可以了。”就命人去掉三面网,说:“想左就左,想右就右,一切都入网。”诸侯们听说后称赞商汤德行很高能自动网罗一切。
“汤去三面”意为普施仁德。
06
女生外向
这可不是形容女生活泼的成语,而是说 出嫁的女儿心思朝外,向着丈夫。
旧谓女子出生时面朝外,有出嫁从夫之义。
汉代班固《白虎通·封公侯》:“以男生内向,有留家之义;女生外向,有从夫之义。”
元代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第二折:“我看这穷秀才,一千年不得发迹的。女生外向,怎教我不着恼。”
结了婚的女子,向着丈夫,是女生外向。
07
好好先生
好好先生也是一个成语,还和司马家有关。
东汉末年,士人流行品评人物。但名士司马徽从来不对别人水平高低作出评价,只要被问到,司马徽一律回答,“这个人好,很好”。
司马徽的妻子就对他说:“被人问到某人怎么样,你应该说点具体的评价,一律都回答‘好,很好’,这怎么行呢?别人来问你,也不是想听你都说‘好,很好’的啊。”
司马徽回答妻子:“你刚才说的话,也很好。”如今世人所称的“好好先生”一语,其出处就来自于此。
好好先生指一团和气、与人无争,不问是非曲直、只求相安无事的人。
08
下马冯妇
如今知道这个成语的应该很少了吧,出自《孟子·尽心上》。
战国时期,晋国勇士冯妇敢赤手空拳打老虎,后来他宣布再也不打老虎从此专心读书。
一天他与朋友去郊外玩,看见很多人在围攻一只老虎,但不敢上前。冯妇走上前去抓住老虎一摔就把老虎摔死了,他的朋友说:“你又重操旧业了。”
下马冯妇比喻重操旧业的人。
09
桂林一枝
“桂林一枝”可不是桂林一枝花,这个成语出自《晋书》。
晋武帝泰始年间,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。
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,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,他说:“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,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。”
用广寒宫中一枝桂、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。原为自谦之词,谓己只是群才之一。
“桂林一枝”后用以喻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的人。
10
弱不好弄
这又是一个容易产生误解的成语,出自《左传》。
先秦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夷吾弱不好弄,能斗不过,长亦不改,不识其他。”
弱:年少;好:喜欢;弄:玩耍。 夷吾小的时候,不喜欢玩耍。
“弱不好弄”指年少时不喜欢玩耍。
转自文学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